社科资讯 第21届国际法论坛(2024)召开
发布时间:2025-01-17 19:01:03

  柴湾在致辞中表示,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◆◆,面对地缘政治和全球挑战,多边主义和国际法治的重要性越发凸显。日益紧密连接的世界,意味着我们要遵循正义和平等■■◆◆★◆,推动国际法治建设。拥有不同法律制度、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■◆“全球南方”国家应携手合作,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■■★★★,促进形成更有包容性的全球秩序■■◆。

  与会学者认为,要确立学术自信与理论自觉■◆◆◆★,关注中国实践和中国理论,加强涉外法治建设,解决中国对外交往中的实际问题★■◆◆★,并丰富全球法治。涉外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部分,要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语境下建构中国涉外法治自主知识体系,加快推进涉外法治学科体系、学术体系、话语体系建设。

  唐冬梅谈到,当前,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大背景下★■◆■★★,加强涉外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。坚持多边主义,建设国际法治,推动形成公正★◆■、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,已成为国际法研究者和工作者的共同理想和目标。应完善涉外法治◆★◆,充分讲好中国法治故事◆■■◆■。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★★,更加充分发挥国际法维护国际秩序、促进国际公平正义的作用价值。

  莫纪宏在致辞中回顾了国际法研究所成立初衷与发展历程,并对由该所主办的国际法论坛等国际学术会议相关情况进行了介绍■◆◆★◆。他表示,多边主义与国际法治并行不悖,坚持多边主义,就是要坚持国家主权平等原则,国际法治的目标就是要实现国际社会更有秩序。要想让多边主义生根发芽并成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准则◆★★★★◆,就必须追求国际法治。希望与会学者就多边主义与国际法治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讨★■★★◆★,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力量。

  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、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秘书处主办★■★。

 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副所长王莹主持开幕式。来自中国、俄罗斯、希腊、巴西★★★★■、韩国、日本等国学者参加论坛,并围绕议题“国际法治与当代中国的法治观◆■”◆★■◆◆★“因应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法治创新◆■■■◆”◆■“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法治建设”■■■■◆★“涉外法治体系建设的守正创新★■”进行了深入研讨。

  廖凡提出,多边主义与国际法治相伴相生、相辅相成,多边主义推进了国际法治的发展进程★◆★■,国际法治则能够保障多边主义的推广和落实◆◆■。国际法是当今国际社会最主要和最重要的行为准则,也是国际社会通用的话语体系◆■★★■★,其基本原则更是全人类的价值共识。国际法治意味着国际法应当指引国家的行为★★■,国家必须遵守国际法的规定。要在真正的多边主义指引下★■■,致力于国际法的守正与创新■■◆★,在坚守多边主义和国际法治的核心价值、关键信念、基本原则的前提下■★★◆★■,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■★★◆,准确识变、科学应变、主动求变◆■★■◆,谋划和推进相关领域的全球性和区域性的规则、制度■◆■◆◆、机制的变革,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◆◆。

 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(记者王春燕)11月3—4日■★■◆★◆,第21届国际法论坛(2024)◆★■■◆★:“多边主义与国际法治”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。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联合党委书记、法学研究所所长莫纪宏,巴西马拉尼昂联邦大学教授、巴西马拉尼昂总检察长办公室检察官柴湾,中国大洋事务管理局副局长唐冬梅★★★◆◆,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廖凡出席开幕式并致辞。